我校科研放大招!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立项!
近日,湖南省科技厅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单馨瑶博士申报的《单分散 Cu 基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光催化 CO2转换与有机合成耦合研究》项目成功获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部门(行业)联合基金项目。这一立项不仅标志着我校已连续三年成功立项省自科基金项目,更为今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
《关于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通知》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致力于资助省内高水平的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是衡量科研工作者和依托单位基础科学领域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此次项目立项,是我校致力于打造“百强职院”,对标高水平职业院校要求,在教科研、社会服务快速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对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紧抓高层次科研成果培育工作。学校以项目申报为抓手,人才培养为核心,集中力量进行“有组织、有贡献”的科研活动,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活力。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我校从课题研究、技术服务、专利转化、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2024年5月,由三一职院、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师范大学共同牵头的工程机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我校举行成立大会启动仪式。该共同体旨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结合,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同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首批成员单位涵盖了30家企业、5所职业院校以及6所本科高校,为我校科研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湖南日报报道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我校通过实施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各类科研创新平台等举措,不断推进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拓展科技服务项目的广度和深度。由我校工业机器人、智能焊接技术、数控技术三大专业的学生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润泽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便以环境治理为中心,专注于污水治理检测系统的研发,并荣获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和产品专利。其中,润泽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小微水体智能监测与防治系统”已于2023年3月顺利投入实际应用,展现了我校科研创新的实力。
长沙晚报报道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此外,由我校新能源装备学院师生组成的包罗万束工作室,在过去的三年里自主研发了“汽车线束智能检测平台”、“农业机械外骨骼”、“芯片检测装置”等产品,并获得多项专利。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我校产教融合发展和相关专业群建设,也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其中,“农业机械外骨骼”产品填补了国内农业外骨骼领域的空白,并于2023年8月投入使用,标志着我校在科研创新领域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
湖南日报报道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此次我校项目成功获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是对我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校未来科研工作的重要激励。我校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文 | 侯晓丽 李裕展
一审 | 李裕展
二审 | 蔡益华
三审 | 欧阳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