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统筹部署,重视、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构筑有利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第十九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于2025年4月至12月举办。
一、大赛宗旨
iCAN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倡导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勇于创新,发现和培养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促进和加强物联网、智能 制造、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搭建科技人才创新生态平台。
二、赛道划分
(一)创新赛道。鼓励学生激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展示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团队协作自主完成的原创作品为主要成果体现。
(二)创业赛道。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升商业化能力,发现市场需求。通过大赛来展现创业风采,高效对接投资机构,推动项目市场化落地,助力学生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赢的愿景。
(三)挑战赛道。鼓励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参赛项目更好的与产业需求结合,大赛联合企业发布前沿技术课程和赛题,提供相应软硬件支持,加强产业与高校教育之间的链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管理、集成电路等赛项组成。
三、创新赛道报名要求
(一)报名时间:2025年4月1日—7月31日
(二)报名渠道:7月31日前参赛项目均需在大赛官网(www.g-ican.com)提交报名材料(含团队信息、项目相关资料等),报名结束后不可修改团队信息。
(三)报名信息:包含团队成员信息和参赛产品介绍材料。介绍材料包含产品说明书、答辩PPT、实物演示视频和产品原创性说明文件,所有赛程的参赛产品介绍材料中不得体现参赛团队的单位名称及指导老师姓名,仅可体现参赛学生姓名。(参赛项目材料具体要求详见大赛官网)。
四、创新赛道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作品制作(4—7月份)
所有参赛团队统一通过大赛官网(www.g-ican.com)报名,报名及作品上传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
(二)校内赛(8—9月份)
各参赛高校晋级区域赛的团队限额是30支,高校可根据报名数量自行决定校内赛的举办,校内赛由各参赛院校选拔优秀项目晋级区域赛,赛区组委会进行指导。
(三)区域赛(9—10月份)
各赛区组委会应积极组织区域赛,根据全国组委会设定的总决赛配额,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赛。
(四)全国赛(11月份)
iCAN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赛的项目进行初选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在全国赛比赛期间同时举办开闭幕式、创新作品展、创新教育研讨会、人才招聘会、投融资对接、颁奖典礼等交流展示活动。
五、创业赛道报名要求
(一)报名时间:2025年4月1日—7月31日
(二)报名渠道:7月31日前参赛项目均需在大赛官网(www.g-ican.com)提交报名材料(含团队信息、产品介绍资料等),报名结束后不可修改团队信息。
(三)报名信息:包含团队成员信息和产品介绍材料。介绍材料包含商业计划书、答辩PPT、实物演示视频和产品原创性说明文件。(参赛项目材料具体要求详见大赛官网)
六、创业赛道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4—7月份)
所有参赛项目统一通过大赛官网(www.g-ican.com)报名,报名及作品上传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
(二)创业营(8月份)
举办配套创业营辅导初创企业,提升团队的商业化能力。邀请知名导师对商业模式设计、市场拓展、财务管理、团队管理等核心创业知识模块进行授课。
(三)初赛(9月份)
组织专业评审组对报名项目进行初步审核筛选。
(四)复赛(10月份)
参赛项目进行路演,评审组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五)全国赛(11月份)
在总决赛比赛期间同时举办开闭幕式、现场路演、创业项目展、投融资对接、颁奖典礼等交流展示活动。
七、挑战赛道报名要求
(一)参赛对象
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禁止跨赛区组队和参赛,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
(二)其他说明
1.挑战赛道命题方案将由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另行发布。
2.合作企业需遵守大赛的规章制度,按照大赛的流程和要求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
六 、其他说明
(一)具体赛事安排内容详见附件《关于举办2025年第十九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
(二)联系人:科技处卢文敏 0731—85251011
科技处
2025年4月30日
组委会发02-关于举办2025年第十九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pdf